English

高擎弘扬主旋律的旗帜

2000-04-12 来源:光明日报 焦玉公 我有话说

《光明日报》3月29日发表的一位研究生的来信值得重视,令人深思。个别人打着“讲学”的幌子,在大学举办讲座,散布“集体主义是极权主义,是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陈腐意识’”、“集体主义社会是封闭社会、乌托邦社会”等言论。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在我们今天的社会,还要不要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我们认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既没有过时,更不能淡化;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更需要高擎这一旗帜,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对青少年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是我们的一贯要求与主张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社会长期发展进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推动国家、民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表现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体现为追求进步、赤忱爱国、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崇高品格。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经历坎坷却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这种民族“魂”。

近代以来,我国长期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欺凌,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苦苦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使中华民族几千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了新的内容,获得了新的升华。爱国主义开始与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信念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精神支柱,唤起了全民族的觉醒,集聚了全国的革命力量,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实现了真正有机的统一,成为时代精神的象征。

在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人们把爱国主义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联系起来,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中。这种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提供了思想保障,也造就、培养了一大批为社会主义事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近百年的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是中国人民克敌制胜、实现民族复兴的法宝,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动力和源泉。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还体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进步、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道路。在一切有所作为、为国家、民族发展作出贡献的现代知识分子身上,无不体现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大志,这种对祖国、对人民真挚的爱,在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得以升华,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坚定信念融为一体,闪放出彻底爱国主义的精神光辉。钱学森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也是因为他走了与鲁迅相同的道路,把高尚的爱国情感表现在对祖国、对人民的无私奉献上,表现在对新生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与忠诚上。历史证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推动了一切进步知识分子走上成功之路。

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常重视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展了他们的思想,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三个概念联系在一起使用,高度概括其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要围绕这个目标,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654页)他在最近发表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从国运兴衰和民族复兴的高度,再次强调了这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青少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加强主旋律教育的问题。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既没有过时,更不能淡化,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更需要大力弘扬主旋律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的积极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展望新世纪扑面而来的种种挑战和机遇,我们认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仍然是推进中国发展的精神力量和客观需要。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呼声渐高。这固然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并不意味着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就不那么重要了,国家、民族意识就可以淡化了。事实上,各民族、各国之间在世界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财富分配中难免产生矛盾,甚至引起冲突,面对这种形势,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不但不会淡化,反而有时会增强。因此,置身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也必须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必须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振兴民族经济,这样才有利于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应该指出,我们所倡导的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但如果以为所谓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将导致民族、国家的融合而不再需要爱国主义,不是自欺欺人,就是别有用心。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弘扬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之志在当今世界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根本性的变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不要大力提倡集体主义原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有人说,集体主义扼杀个性,完全忽视个人的利益和价值,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背道而驰。这实际上是对集体主义的曲解。我们所倡导的集体主义,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集体主义,是个人正当利益与集体利益辩证统一的集体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利益表现为集体中各个体利益的有机统一,决不能抛开集体利益片面强调不受限制的个体利益和个性发展。必须看到,集体的利益和发展是实现个体利益、个人发展的前提和条件。离开集体和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公有制,这客观决定了社会的主导价值只能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集体主义,而且更需要集体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正是集体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发挥力量和作用的表现。而且,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需要集体主义原则去克服,它是防范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种种消极腐败现象的“防腐剂”和“良药”。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集体主义原则,而且为弘扬集体主义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因此,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二十世纪,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不断弘扬光大使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强盛,在新的世纪里,它们仍然是使中华民族再度振兴、再创辉煌的主旋律。发展经济时不我待,加强对青少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样时不我待。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关键是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在内的人的素质的竞争。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很难设想,一个精神不振、一盘散沙、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民族,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当代大学生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指出“求知与修养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道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这是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的深切厚望,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既是实现国家、民族利益的现实需要,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健康成才、建功立业的有效途径。

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一大批优秀学子为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奋斗在祖国的各条战线。在1998年的抗洪斗争和1999年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斗争中,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向心力,充分展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巨大成果。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例如,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个别人甚至公开在报刊、书籍和大学讲坛上宣扬私有化,宣扬个人主义,发表歪曲党的历史、诋毁党的优良传统的言论。按照时代的要求,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加强思想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信念,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只有树立这样的理想信念,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祖国、人民的利益统一起来,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

加强思想教育,就是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成才需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他们的内在素质。当代大学生要成功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就必须提高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只有与此相结合,才能保持思想教育持久开展和取得实效。

加强思想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了解历史、了解国情、了解当代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懂得中国历史,特别是要了解中国近代史。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一九○○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7—358页)难以想象,一个不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不了解自己国家的人能真正爱国。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还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挑战,这是激发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自觉对祖国的未来承担责任,作出奉献甚至牺牲。

加强思想教育,就是要把思想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在全社会形成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氛围,做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就是说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尤其是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的也是这个道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学校教育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旗帜鲜明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学校的思想阵地。在社会上,各个部门都要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承担责任,做出努力,特别是宣传思想、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部门,要切实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产品;社会各个单位和部门要积极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对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能坚持和加强而不能削弱。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对教育工作提出的重大课题,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把主旋律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光大,落到实处,我们才能在面向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